24小时咨询热线

13764416917

PRODUCT

生物分类

联系我们

  • 电话:

    13764416917

  • 邮箱:

    ChangmanSW@163.com

  • 地址:

   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东街265号6幢1340室

  • 关注:

    微信二维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物中心 > 侵入生物 > 陆栖蛇

陆栖蛇

生物特点

生物简述

活动特性

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,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。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-30℃,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。空气湿度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,一般以50-70%为宜。蛇的活动与外界温度、湿度、光线以及食物密切相关。在这些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,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性的特性。
  • 季节性
中国绝大部分的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大,因而蛇的活动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。一般从春末夏初到冬初,由于气温均在10-35℃,适于蛇的活动。据观察,蛇在20-35℃时四处活动觅食、饮水或洗澡。
当冬天气温开始下降变冷时,蛇的体温则随之下降,蛇体的功能减退。当气温下降至10℃时,蛇停止一切活动,开始进人冬眠。在冬眠期间,蛇不吃不喝,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,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消耗提供能量,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。冬眠是蛇对低温的适应,也是蛇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。野外冬眠时往往几十条或成百条蛇聚集在一起,在干燥的洞穴内、树洞内,这样可以升高体温,减少水分蒸发,利于越冬。直到次年春暖花开、外界气温高于10℃时,蛇方能从冬眠中苏醒,开始出洞生活。
当夏天气温高于35℃时,蛇的体温升高。此时,蛇的活动减少,同时会躲在大树下、水池边、阴凉潮湿的地方降低体温,不至于热死。另外,每当夏季天气炎热之时,生活在干燥沙漠里的蛇以及生活在热带、亚热带的蛇会躲在树荫下潮湿的地方,一动也不动地进行夏眠。夏眠与冬眠一样,也是蛇类对环境适应的一种遗传特性。
  • 昼夜性
昼夜性指蛇每天活动的规律,昼夜活动的规律与觅食和环境、温度、光线等相关。一般来说,眼镜王蛇、眼镜蛇等主要在白天活动觅食,晚上休息,称为昼出性活动。银环蛇、金环蛇等主要夜晚外出活动觅食,称为夜出性活动。而蝮蛇则多在早晨和黄昏外出活动觅食,称为晨昏性活动。总的说来,昼夜活动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蛇捕食的动物的活动时间。
此外,蛇的活动也与外界湿度有关。如尖吻蝮蛇、烙铁头、竹叶青等在阴雨天湿度大时活动频繁,且异常活跃。眼镜蛇等则多在湿度低的晴天外出活动。一般的蛇类在即将下雨或久阴骤晴、天气闷热、湿度大时积极出外活动。不管是白天或者夜晚出外活动的蛇,大多数是为了觅食,每当它们饱餐之后,会在栖息之所睡几天,等肚中的食物消耗完毕才再次外出活动觅食。

食性特点

蛇是肉食性动物,所吃的动物种类很多,从无脊椎动物(如蚯蚓、蜘蛛、各种昆虫及其幼虫)到各类脊椎动物(如鱼、青蛙、蟾蜍、蜥蜴、蛇、鸟类及小型兽类)。蛇吃的各种动物都一定要是活的,也即是说蛇只捕食活蹦乱跳的动物,而对这些动物的尸体也是不光顾的。但是,人工养蛇时,经过专门驯食训练后,以及在极度饥饿时,蛇也会吃肉块或死亡的动物尸体。
蛇吃的动物种类繁多,但并不是每种蛇都吃这些动物,每种蛇对捕食的动物是有选择的,因而各种蛇吃的食物种类就有所差别。按照蛇捕食动物种类特点可分为广食性和狭食性两大类。广食性蛇捕食的动物种类多、范围广。如蟒蛇,它不但捕食蛙、蛇、鸟、老鼠等小型动物,还会捕食麂、鹿、猪和山羊等大动物。眼镜蛇、竹叶青、蝮蛇捕食的动物也有鱼、蛙、蜥蜴、蛇、鸟等多种。狭食性蛇一般捕食1-2种动物而已,如盲蛇以昆虫为食,翠青蛇吃蚯蚓,眼镜王蛇主食蛇类或蜥蜴类等。而金环蛇、银环蛇则喜欢吃鱼类,如泥鳅、黄鳝和鳗鱼等。
蛇捕食的动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首先,常因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,如生活在蛇岛的蝮蛇主要食鸟,而在中国华北地区则主食蛙与鼠,分布在中国新疆地区的则以吃蜥蜴为主。其次,季节性的变化也影响着蛇类的食性,如草原蝰在春季以蜥蜴为主要食物,而在夏季则以蝗虫为主要食物。此外,某些蛇的成体与幼体间的食物也不完全相同,如蝮蛇成体以吃老鼠为主,而幼体则吃昆虫了。人工饲养时也可以改变蛇的食性,如乌梢蛇在野外以蛙为食,而人工饲养时可喂小白鼠,甚至还可以吃食瘦肉块。
蛇除了捕食动物以外,绝大多数的蛇都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水分,所以蛇是要饮水的。蛇平时多舐取草丛、树叶上的水,若遇天旱久未下雨寸,常常爬到水沟、池塘或水田中喝水。